黄山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
黄山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发布人:
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09-0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皖政办秘〔2015〕207号 )精神,扎实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落实我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实施“以生为本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整体构建黄山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局面,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二)改革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第一课堂、社会课堂、企业课堂、网络课堂、成长社区、国际课堂,实现各类课堂协同培养。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发挥改革的整体影响力,调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作用,构建全新课程体系,使其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完善文化引领和指导帮扶,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涌现大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2.具体目标

经过5年建设,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全面完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和改革8类创新创业类课程,各专业至少开设专业类创新创业类课程1门。建立建成2个创业试点班。至少完成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1650人次。完成2个创意激发室、1个“星光班”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和1个创意云平台等配套教学设施的建设。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每个本科专业至少建设1个,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5个重点建设专业至少建设3-5个及以上的校内外平台,至少完成平台建设数90个。

全面完善孵化基地建设,至少完成70项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

全面建设完成创新创业类师资管理与培训体系,建设至少2-3个教学与科研类团队,聘请校外创业类导师50名,实现80%以上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具备相关资格类证书和培训经历,50%以上具有企事业单位挂职经历。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进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理顺创新和创业之间的关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体制机制、课程体系、设施环境、师资队伍,鼓励全体学生创新,引领部分学生创业。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协同培养,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将南校区实验实训中心大楼7-10层交付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使用,改善我校教学实验实训用房条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水平,全面推进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大楼内设创新创业教学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实作中心、创新实验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创新创业展示中心、心理健康与创新创业辅导中心、创新创业数字信息中心等实训中心,用于专业实训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等。在校内广泛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讲座、访谈、沙龙、交流会等活动,营造全校创新创业氛围。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举办多种形式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

引进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星光班”教育模式,开设大学生“星光班”创业训练营,遴选有创业意向、有突出能力的学生进行集中训练。通过该项目,帮助大学生找到创业伙伴,与企业家零距离接触,最后通过竞赛的模式,得到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组织二年级以上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课程、SYB课程或大学生“星光班”创业训练营的学习。遴选烹饪与营养教育(对口)等相关专业作为试点,组成创业实验班,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树立学生创新创业理念,自2015级开始,每个本科专业均开发一门创新创业专业必修课程,且不低于2学分;所有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在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在学生实训和实习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切实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者紧密结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构建涵盖八个模块、贯穿大学四年的梯度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将《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校创〔2016〕2号)中的八类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排课及选课制度,推行选课制和学分制。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规律,进行梯度式排课,提高教学设施的使用率。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采取多种考核形式,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游戏法等新形式,利用创意激发室、创业模拟沙盘等特定教学设施和创意云平台、创业模拟实训系统、创业网络慕课等线上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和翻转课堂的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教学效果。

(四)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与服务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梳理、完善现有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现有的食品生物工程实训中心、黄山电子商务创意及设计实训中心、陶艺工作室、杭州计算机学校等平台基础上,加强校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以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协同育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撑。

加强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初始创业者提供场地、通讯、网络等硬件设施扶持和政策指导、资金申请、技术鉴定、咨询策划、人才培训等创业服务。引入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与大学生创业基地对接,选送创业项目进入校内外基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撑和补充。

以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依托,积极完善我校大学生竞赛体系,修订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鼓励各院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各项大学生竞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科研活动,切实提高我校大学生竞赛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建立专职教师为主导、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拓宽师资渠道。加强专职教师选拔和聘任工作,组建校内创业课堂教学专家队伍,从经济、管理、法律、心理等学科选聘理论知识与创业经验兼备的教师充实创业课堂教学,致力于提升教学水平;加强辅导员队伍创业咨询能力培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辅导员参加国内外相关专家培训,辅导员应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和创业咨询师的资格,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提升;加强校外兼职教师聘请力度,以政府官员、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等为主体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负责对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政策咨询、行业技术等创业实操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实现社会与学校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

探索创业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培养渠道,形成“自培+外培”长效机制。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规范教师任职条件,实施教师授课准入制度,探索创新教学规律,建立合理、公正、客观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通过出访考察境外大学进行专项调研、参加国际国内创新创业学术会议等形式,增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

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学校以吸引和培养优质师资、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以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为依托,以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我校专业特色和应用型学科优势,积极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团队,展开协同创新,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构建“产学研用”创业机制,增强教师对创新创业工作的认同感。学校以“大学生应用能力中心”为依托,打造创新创业师资指导的实践平台;以“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为依托,加大校企之间的交流,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加快完善学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学校从政策、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使创业创新教育教师能够有足够的职称晋升、培训培养和交流协作的机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组的领导下,加强对全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指导,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工作格局。各院部由院长(主任)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和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小组,负责本院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加强制度保障

大力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创业学生可根据创业需要与高校协商确定休学年限,办理相关休学手续。支持创新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建立健全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和创新创业工作评价机制。

(三)加强经费保障

充分利用中央财政、省财政经费,将创新创业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积极争取行业、社会资本投入,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来源。

(四)加强宣传引导

将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成为校院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及时总结推广各院部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豁达宽容的氛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