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发(2008)15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省编委皖编办[2008]32号、省教育厅教秘人[2008]74号等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深化和加快我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做好“三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依据,认真落实省编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按照“转换机制,优化结构,科学运行,提高效益”的原则,我校内部管理改革必须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全面实施,突出重点,逐步推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符合我校校情的人事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改革要有利于我校人员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增强办学活力。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按照省编办的批复设置学校内部各类机构。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革和调整教学、科研组织方式;精兵简政,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目前以“三定”工作(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为核心,以全员聘用制为手段,以后勤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激励制约机制,以年度考核办法为保障,强化岗位聘用与管理,打破“铁饭碗”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破除职务“终身制”和人才“部门所有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强化编制管理
根据省编委皖编办[2008]32号《关于印发黄山学院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l、理顺职能,明确职责
界定各部门的职能,明确各部门职责,克服管理多头,政出多门,扯皮推诿的现象。根据事企分开,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的原则,将党政管理部门中的服务职能和后勤部门的经营性服务从原单位剥离。按照教学、科研、教辅、党政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等不同职能,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教学科研是学校的主要任务,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化的管理体制;后勤服务要逐步从学校中剥离出来,转为经营性服务,推行半企业化、企业化管理,并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社会化;理顺和改革校办经济实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其成为适应市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2、精简机构和干部职数
皖编办[2008]32号文件下达我校30个校处级机构,其中:党政管理机构13个,教学系13个,教辅机构2个,专职科研机构2个,基层党总支和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按有关章程规定设置,成教机构列入教学机构设置。校级领导职数7名:院党委书记、院长各1名(正厅级),党委副书记1名(副厅级),副院长3名(副厅级),纪委书记1名(副厅级);学院内设处级机构领导职数85名:正处级领导职数42名(含教学系专职党总支书记12名),副处级领导职数43名,并规定不得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
3、定编定岗,改善结构,优化配置,提高效益
第一,实行编制分类管理。全校人员编制分为党政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教学机构人员编制、教学辅助机构人员编制、专职科研机构人员编制四大类,列入全额预算事业编制管理序列。后勤服务系列拟采用老人老办法、总额包干和自收自支三种管理模式。全校实行固定编制、机动编制相结合,事业编制、人事代理和编外劳动用工相结合的分类管理模式。第二,编制的核算。皖编办[2008]32号文件已经核定我校事业编制数,本着从紧和逐步提高生员比的原则,按一定比例核算全校人员实际使用编制,预留一定的调节编制,作为学校引进人才、调整人员结构使用。第三,根据岗位职能,承担任务,核定各类人员岗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定编。合理调整人员结构,逐步减少非教学人员,实现各类人员比例的优化配置。
(二)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
用人制度的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难点,聘用制是改革的方向。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将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从行政手段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化,有利于保障教职工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提高用人效益。要通过学习、讨论,切实转变干部教师职业“终身制”的观念,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要树立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适应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观念,破除人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促进人才流动;要坚决纠正职务评聘工作中“重评审,轻聘用”的观念,强调岗位和强化聘用。通过改革,全校教职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用制。
l、教职工全员聘用制,总的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学校将根据各类人员不同岗位和工作特点,制定各类人员的具体聘用办法。对聘用原则、聘用范围、聘用条件、聘用程序、聘用期限和低聘、拒聘、解聘、辞聘以及纪律与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
2、做好待聘人员的管理和安置,建立内部流动与待业机制。为了保证聘用制的真正实施,维护学校稳定,成立人才交流中心,负责待聘人员的托管工作。制定《待聘人员管理办法》,对待聘人员的范围、管理、待遇、安置途径等有关事宜作出规定。做好待聘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们转岗分流,继续发挥作用。
3、完善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操作便捷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民主评议与领导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部门和教职工履行职责进行考核。学校将加强对考核工作的指导,抓好部门考核和各类人员的考核。学校要制定各类人员的考核细则,完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聘用、奖惩、晋级、晋职的依据。
(三)加大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
在推行聘用制和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坚持“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行强化岗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l、实行校内工资制度。按照上述分配原则,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结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认真修订《黄山学院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强化分配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2、实行特殊津贴制度。为了强化岗位意识,加强岗位管理,在学校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对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高人员、管理骨干等优秀人才实行特殊津贴,使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3、根据国家和省教育厅对事业单位的改革要求,依据国家的工资政策规定对校内津贴进行适时的调整。
(四)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我校实际,出台《黄山学院后勤改革总体方案》。按照“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逐步实行半企业化、企业化管理,减少学校经费对后勤的直接投入,不断增强后勤服务集团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根据形势发展,力争用不太长的时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后勤服务社会化。
l、按照“小机关、大实体、优服务”的改革方向转变后勤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精干、高效”的总务行政管理机关和实行半企业化、企业化管理的后勤服务经济实体。“小机关”纳入学校行政序列编制,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与后勤实体形成甲乙方关系。
2、后勤运行机制将主要靠全额拨款转为主要依靠市场驱动,学校将公用经费指标分解到户,对师生的福利由暗补变为明补。要在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管理服务、有偿服务、经营服务三种不同类型进行经济核算,使后勤服务按经济规律运作,促进后勤经济实体向半企业化、企业化过渡。
3、后勤改革必须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首先成立后勤服务集团,然后逐步将后勤处所属相关科室改制为若干实体,实行总额包干或自收自支等不同经济运行模式,减少学校经费负担。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外部经营渠道,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
4、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校将对现行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严格制度,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模式。要加强财务、资金、国有资产、财务预决算的管理,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
四、改革的实施步骤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逐步到位”的方针。我校内改的主要实施步骤大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07年9月-08年8月)学校党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学习改革文件,领会改革的主要精神;分析校情,调查研究,制定“三定”方案实施意见,成立后勤集团(已完成),制定其它相关的配套内改方案。
第二阶段(08年9月-08年10月初)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我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方案,领会改革方案的精神实质,为方案的实施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08年l0月开始)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分步启动各项改革的实际步骤。
五、几点要求
l、加强领导,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三定”工作领导组。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解放思想,转交观念,坚定信心,服从全局,狠抓落实,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改革顺利进行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是新旧体制的转换,涉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利益的调整,因此,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教职工转变观念,服从大局,着眼长远,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部门利益的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主人翁的姿态支持和参与改革。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动员、调动教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3、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改革的领导,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广大党员要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接受改革的考验,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做群众的表率。
4、要进一步树立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思想,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教学科研服务。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精简机构、核定编制与稳定教职工骨干队伍的关系,后勤社会化与服务育人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5、加强监督,保障改革任务的完成。校纪委监察部门、工会要主动参与改革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要实行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坚决防止机构调整、人员聘用中的不正之风,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