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教(2012)35号
为切实推进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培养大学生创业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创业促就业。为保证相关工作正常、规范、有序地开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黄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面向全体学生,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目标
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率先在工科专业、农学专业和管理学专业开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选修课程,以后逐年覆盖其他学科;通过人才引进、教师培养、兼职教师聘任等途径,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原则
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差异,强化特色,深化内涵,注重分类指导,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立足皖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课题项目为基础,引导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提高创业能力;以服务为载体,加强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逐步构建理论与实践并举、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基本思路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基本思路是: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建设,开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选修课程,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纳入实践学分进行规划和实施,促进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二)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训,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品质,启发、诱导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并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三)鼓励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申请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立志自主创业的学生团队和个人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项目立项形式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和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四)在校内已有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基地基础上,继续推进建设校内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与周边区县政府、企业合作办学,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建一批能满足项目开展需要的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整合学校内外的各类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开放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资源,建设科技孵化园区,为学生提供创业训练的实战场所和环境,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具体措施
1. 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主动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积极推进完全学分制、选课制、主辅修制,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形成多种途径并举、多种方式共存的人才培养新局面。
2.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
秉承我校“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校类型定位,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突破专业和学制壁垒,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过程改革,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全力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卓越计划”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实践潜能与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着力探索出一套具有鲜明黄山学院特色的精英型工程类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动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 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基础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公共必修课,把创业教育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和指导。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突出专业特色,组织建设与创新创业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以特色专业为依托,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以应用性课程开发项目为载体,积极探索与特色专业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4. 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业计划大赛、素质拓展训练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一方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另一方面,鼓励和推荐大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别各层次的创业大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在创新创业活动或大赛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创业导师和创业师资的作用,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平台,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和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加大创业案例和典型代表的宣传工作,通过组织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力争早日把我校建设成安徽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二)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创新热情
1. 强化名人示范引领
充分挖掘校内外优质资源,聘请知名教授、专家学者、成功校友和业内资深人士来我校开展名人讲座,提升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的智力资源优势,组织“导师论坛”,开展面对面的创新指导,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2. 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
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大对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强对学生的出国知识培训,使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能具备出国留学能力。
1. 加大参与科技竞赛的激励力度
以“挑战杯”为龙头,重视加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物理实验创新计划、全国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国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创新赛事的参赛工作。高度重视参赛作品的选拔与培育。获奖学生在评奖评优、推荐研究生、硕博连读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积极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
2. 加强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
进一步规范科研立项的申报、科学评审、中期检查、结题认定等程序,积极促成课题的成果转化。调动专业教师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立项的选题、申报、研究、结题的指导,积极鼓励大学生申报专利,撰写论文。继续加大对科研立项的资金投入。
3. 系统规划大学生社会实践
实施“实践创新育人计划”,坚持“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相结合、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原则,系统规划大学生社会实践。按照“大一重在调查实践,大二重在专业认知,大三重在就业创业实践,研究生重在科研实践”的要求,科学指导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社会实践。鼓励广大同学深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探索求解。将社会实践纳入素质拓展学分进行统一考核。
1. 扩大校内实验室开放度
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综合实验中心的作用,开设相关创新课程和实验,平时为全校学生提供实验、认知实习、基础工程训练、现代工程系统训练等创新型实训。发挥各专业实验室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作用,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与研究,提高各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 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成为集科研创新与实践创业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孵化器。基地提供各种创新创业的指导与咨询,设立大学生创业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培养600余名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立项50个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校内创新型创业团队。
3. 推进产学研合作
依托行业背景,结合学校特色,加强与各研发机构、行业骨干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设企业科技协作联合体、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广大同学提供校外专业创新实践平台。
4. 扩建批校内外就业创业实训基地
在校内已有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基地基础上,继续推进建设校内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与周边区县政府、企业合作办学,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建一批能满足项目开展需要的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整合学校内外的各类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开放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资源,建设科技孵化园区,并免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成员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五)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1. 经费保障
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计划筹措30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项基金,用于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和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配套经费资助及相关配套体系的完善。对立项的校级项目,原则上每项资助1万元;省级及以上级别项目,学校将给予不低于1:1的经费配套。
2. 激励措施
每年举办校“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对获奖作品及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同时加强对学生论文、获奖、专利等创新成果和创业成果的统计和汇总,评选“创新之星”、“创业之星”,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予以表彰和奖励。各学校可设立以赞助企业冠名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四、组织机构
(一)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组”,领导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人事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执行机构
领导组下设“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由有关校领导、各学科校内外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论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实施方案;参与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督促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以及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
(三)实施工作组
各二级学校、教学部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组”,实施工作组由学校和教学部领导、专任教师、校外企事业单位人员组成,具体牵头负责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规划、组织和实施,以及基金的运行和日常管理,并定期向委员会报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