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教(2012)32号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加强和改善教学管理,实现其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4号),依据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学校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一、进一步严格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和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一经确定,便成为具有法规性的文件。
1、重视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审核。
教务处编制分学年、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或称教学计划年度(学期)运行表,落实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审定后的教学计划所列各门课程、教学环节的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开课院系等均不得随意改动,要尽量保证教学计划的严肃性。 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及人员对教学计划的执行要达成共识,通力合作。
2、注重日常教学计划信息的核对、归纳、统计。
教学计划维护是每个学期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细节管理应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各种信息的核对、归纳、统计都要及时、准确。每个信息变动,每次计划微调,都要规范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教学计划管理人员必须做到扎实工作,一丝不苟,以达到优质、高效的管理水平为首要目标。
3、执行过程中确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如确实需要调整的课程,应提前向教务处说明情况,填写教学计划调整申请表,注明该课程的总学时、学分、周学时、学期安排、变更原因等。学校签字后交教务处分管处长签字、批准后,方可执行。执行结果要记录在案。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经常了解教学信息,严格控制对教学进度及课程信息变更的审批,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进一步严格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是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它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配合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教学部门的教学行政管理。目的是使教学工作稳步进行,保证教学质量。现对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提出如下要求:
4、制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进行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的编制要符合培养目标、服从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安排的整体要求。要明确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从而给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指明方向。
每门课程均要有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执行教学大纲。
5、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授课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本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认真备课,写出教案或讲稿,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力求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6、倡导集体备课,完备教材、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教学日志等基本教学资料。
7、严格主讲教师资格,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两名及以上教师主讲,每位教师主讲两门及以上课程。逐步推行青年教师的试讲制、助教制,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8、严格课堂纪律。必须主动、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要严格考勤。要主动制止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说话、打瞌睡、戴耳机、吃零食等现象。不许私自调课或找人代课。外请教师需要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9、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为人师表,注意教书育人,既热爱学生,又要严格要求。
实践教学
10、对实验开出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严格执行实验课表。科学组织,确保人人动手。
11、根据实习、实训等集中实践环节目的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12、根据学校规定组织毕业论文工作,保证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规范论文选题程序,加强毕业论文工作领导,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13、鼓励考试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和贯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考试模式。
14、考试命题原则及方法:
各门课程的考试命题由教研室指定专人负责,按照命题原则,制定命题计划并认真命题。教研室各课程尽快完善题库建设,具备题库命题的课程,逐步实现试题中的大部分内容按题库命题。严禁教师泄题。
15、考试工作总结与考试分析:
期末考试工作结束后,按学校规范要求批改和装订,各课程要认真进行考试工作总结。要进行考试成绩分析和考试质量及试题质量分析,并用以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命题质量。
三、进一步严格教学质量管理
16、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17、落实听课制度、校系两级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教学工作评估制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全面了解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情况。
18、完善质量反馈与改进机制,对各类教学质量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9、加强教学质量前馈控制,对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师选聘、教材择用、进度编制、考试命题、实习安排、论文选题等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并进行质量测评。
20、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2、加强自我评估,完善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