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强化党委全面领导,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着力改善民生,以新的气象和新的作为奋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拓展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讲政治、重规矩、做表率”专题教育成果,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深化巩固“转作风、强教风、优学风、树校风”建设年成果,精心谋划开展“不忘初心强责任,深化内涵促发展”推进年系列活动,凝聚力量,开拓进取,扎实开展迎评促建,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广泛开展专题培训、专题宣讲,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会、专家报告、寒暑假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等系列活动,切实做到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校覆盖,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坚持和完善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创新举措,强化实效,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抓好结合、推动工作,切实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推进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健全“十育人”工作机制,切实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思想引领,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真正把新思想落实到教材课堂头脑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关心服务学生中。强化教育实效,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挥“行知课堂”和名师工作室作用,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建设,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丰富工作载体,结合新媒体新技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快建设黄山学院社科联,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大学生研习社,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领导权。强化校内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抓好网络阵地建设,研究制定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管理办法,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师生思想动态调研,完善多渠道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应对机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方法,打造全媒体平台,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现代化水平,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综合改革运行机制,强化系统思维,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统筹协调与专项实施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形成上下协同的改革推进机制。围绕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做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和国际化办学三个重点领域的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提高改革成效。深化“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建立健全系统有效的目标考核体系,推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二级学院创新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改革,研究制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激励措施,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5.积极开展迎评促建工作。根据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对照指标、查找不足,精准发力、补齐短板,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加强评建工作的领导,形成人人关心评建、人人参与评建、人人为评建作贡献的良好工作局面;加强责任落实,强化评建工作的过程管理,以奋力争先的工作作风,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推进评建工作的高效开展;加大评建工作的投入,既保证评建工作的经费投入,又要促进全校师生员工对评建工作的精力投入;加强特色凝练,整合校内资源,推进徽州美术馆提升改造等特色项目建设,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绩的展示平台;加强教学主要环节的标准建设,明确教学工作的基本遵循,引导全校教职员工牢固树立质量和标准意识,做到迎评工作功夫在平时,功到自然成;加强评建的宣传和督查力度,在全校形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令行禁止、执行到位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态势,确保评建工作有序开展。
6.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继续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切实改进教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基本材料中的薄弱环节,做到教学工作规范运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应用型办学定位。加强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完善多维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开展全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学习型、研究性、实干型的教学管理队伍。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功能集约、资源共享的校外内实验实训平台。扎实推进制药工程专业认证。
7.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创业学院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管理,引导教师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开展教学研究,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示范专业课程。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统筹规范好各类学科竞赛的奖励措施,以赛带训,切实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着力提升办学实力
8.深化人才工作机制改革。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教学、管理、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分类别、分层次管理办法,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以编制周转池制度为契机,按照审核性评估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引进和发展计划,健全人才引育、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晋升政策。提升人才服务工作水平,为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9.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推行人才引进工作校院两级负责制,坚持引人与引智相结合,注重引进柔性人才,加大新办、紧缺专业师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实践技能型师资队伍的引培工作,不断丰富完善应用型兼职教师资源库。认真做好教师学历进修和职称评审工作,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访学、挂靠研究生导师,推进教师“博士化”工程,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扎实开展双能型教师认定和培养工作,继续做好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建设和管理工作,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好年度考核和各类评优评选工作,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和其他非工资性收入管理。加强编外用工管理,建立健全多元人事聘用、评价、管理和激励机制。
10.切实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固基、培优、显特、扶新,构建文理工相互交融、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学科体系。进一步围绕旅游、生态、徽文化等办学特色,加速推进校级重点学科及专业群建设,为一流学科建设夯实基础;加大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的培育力度,争取部分学科或专业进入省级“双一流”建设行列。以点拓面,继续做好与安徽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动态调整”的原则,稳步推进6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认真做好“安徽省仿真设计与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6个校级科研平台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11.不断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加强学术交流,深入开展“行知讲坛”等特色学术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营造尊重科学、维护学术尊严的优良学术氛围。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重大项目和重要奖项的组织培育,推进专利等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做好各类纵向项目的申报、中检和结题工作,强化横向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工作,开展徽州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撰写和出版工作,推进与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的合作。加强徽州文化研究,启动建设徽州文化研究院,编撰出版徽州文化内宣、外宣读本,组织《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研究丛书》第四套的出版工作和第五套的编撰工作。继续办好学报特色栏目,不断扩大学报影响力。
四、深入推进管理服务创新,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12.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推进规章制度的清理、修订和制定工作,建立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的规章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学校决策、执行及监督机制,确保学校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保障社会公众和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在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关系,促进学院良性发展和特色发展,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建立以特色平台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完善各级学术组织的职责与运行规则;充分发挥教代会等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组织召开第四届教代会暨工代表会。
13.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健全大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学生管理和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制。建设完善学生管理系统和大学生网上事务系统,加快易班网校内推广及应用。强化学生校纪法规教育,通过政策激励、纪律约束和典型带动等多种方式,增强教育实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健全资助工作长效机制。科学研判就业形势和趋势,建立健全就业供需预测预警机制,构建立体化就业市场。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计划的指导,不断提升就业质量。积极开拓新兴就业市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地方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理论研究水平和业务能力。
14.提升办学资源效益。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健全财务内控体系。坚持增收节支,加强预算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和过程控制。进一步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规范财务核算工作。积极开展审计全覆盖,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加强对学校基建、维修项目等的专项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重要经济活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第三方审计力量对学校财经活动的评价和指导作用,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制,继续规范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合理配置实验、设备和房产等资源,推行有偿使用,盘活闲置资产。挖潜增效,实现资源开放共享、整体功能发挥最大化。
15.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大校园基本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办公室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校园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南区学科楼,立项建设实习实训中心项目,实施南区二教楼、北区学科楼维修改造,北区食堂原址重建,南北校区主要道路黑化,校园整体绿化改造提升、青年教师住房条件改善等基础保障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教室空调1期工程、部分学生公寓智能控电系统升级改造、南区一食堂后堂升级改造等后勤保障项目,加强图书馆改造提升与特色馆藏建设。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数据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提升图书信息资源和档案资源服务信息化水平。实施2018年高校节能示范项目,扎实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16.加大监察督查力度。推进党务、校务公开,强化项目负责制,加强对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决议事项、年度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督查督办工作,提高政策、决策和制度的执行力。着力开展迎评促建工作监督检查,强化对干部聘任、职称评聘、招生录取、财务管理、科研经费、扶贫奖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加强对学校、二级单位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检查督促的力度,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加大公开曝光力度。
五、全面推进对外交流合作,着力扩大开放办学
17.深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与国外及港澳台多层高校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广泛拓展学生海外实践实习平台。继续做好外教的招募和管理。优化学历生招生专业布局,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进一步规范留学生教学与管理。优化现有中外合作培养与办学项目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与国外优质院校资源的专业对接。
18.不断完善校地合作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校地、校企沟通合作和协调推进机制,全面实施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的实施意见,广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合作层次,增强合作效果。巩固深化现有合作成果,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进一步拓展与黄山市周边地区的校地校企合作领域,重点推进签约项目落实,提高服务地方能力。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扎实做好对口帮扶潜山县精准扶贫和扶贫监测等各项工作。严格规范成人教育站点管理,拓展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定和非学历教育项目,提升办学社会效益。
六、广泛调动各方积极因素,着力建设平安美丽校园
19.着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巩固文明创建的成果,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进一步凝练办学理念,培育大学精神,健全完善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举办行知讲堂、创业大讲堂、校友故事会等学术文化活动,精心培育文化品牌,营造文化育人氛围。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在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设国学内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重视典礼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新生入学、毕业生返校等节点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精心组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师生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大学生艺术展演、社团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提升青年大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0.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和工作例会制度,研究制定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员防范、人人有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制定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把握关键环节,围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实验室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隐患排查,狠抓隐患整改,严防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依托数字化平安校园平台,进一步完善视频监控、交通智能化和消防可视化子系统建设,完善警地校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学校保密工作制度,加强涉密人员教育和管理。
21.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工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载体,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发挥团学组织思想引领作用,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规范社团管理,加强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课外育人平台建设,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勤奋学习,成才报国。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在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方面的作用,积极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努力在全校形成尊重、关心、爱护老同志的良好风气。
22.大力推进民生建设。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稳步推进基础保障性工程建设,提升校园环境品质,让广大师生开心学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稳步提升教职工福利待遇,发放学生伙食补贴,关心他们的生活,提升师生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加大餐饮监管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食堂运营与管理,提升师生满意度。启动“教工之家”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师生业余文化生活,切实改进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师生健康水平。关注女教职工的成才成长与身心健康,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做好“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和全校教职工体检及节假日慰问、帮扶特困职工、助困助学等工作。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身体健康,切实保障老同志各项权益,提高服务水平。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坚强领导核心
23.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党委班子政治建设,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尊崇党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等制度,进一步完善议事决策咨询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之间的沟通协调,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顶层设计,严格按照组织程序,认真筹备和召开好第三次党代会。
2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有序推进三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探索基层党支部书记优选机制,配强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夯实党组织的根基。强化党建主体责任,完善党建工作调研机制和党总支书记例会制度,推进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加大基层党建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党务工作激励关怀保障机制。扎实开展教育系统“党建质量年”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5.严格党员教育管理。认真编制党员教育规划,完善以校党校培训党员和发展对象为主、分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两级培训模式。创新党员教育途径,推进自我教育与组织培训相结合的党员培养教育新模式。严格党员标准,规范发展程序,推广发展大学生党员“述责答辩”制度,加大在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提高发展质量。
2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选优配强各层次干部;加大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完善干部分类培养、分轨道发展的机制建设。加强干部教育,采取集中教学、网络培训、异地培训等方式,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和学习,推动干部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干部调学和挂职锻炼,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策素养和履职能力。加强干部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处级干部请销假、出国(境)政审等相关制度。强化干部考核,完善干部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工作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2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两个责任”的要求,全面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认真组织召开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地域红色资源,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活动,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和廉政文化示范点的评选工作,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崇廉尚洁的正能量。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健全落实廉政谈话、问题约谈、述责述廉制度,探索建立针对重点领域的监督、预警和处置工作体系,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认真做好纪检监察信访办理工作。落实纪委委员联系基层单位工作制度,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强化责任追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8.着力开展正风肃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查摆“四风”突出问题,强化问题整改、执纪问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续加强对厉行节约、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财务报销等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校领导联系学院、部门制度,深入落实密切联系师生等制度,多渠道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巩固深化“转作风、强教风、优学风、树校风”建设年活动各项成果,认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健全长效机制,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和奋发向上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