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2014年工作要点
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黄山学院2014年工作要点
发布人:
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4-10-22

黄山学院2014工作要点

  

2014 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以实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三届一次教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和学校“十二五”规划为重点,突出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

一、坚持群众路线,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教工理论学习,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强化群众意识,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和总结工作,切实解决师生员工实际困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新一届党委班子的决策核心作用,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提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决策的能力,不断解放思想,引领学校深化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规范有序开展新一轮干部聘任工作。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加强干部培训教育,提升干部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干部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以及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意识。加大干部轮训力度,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代表大会常任制实施办法(试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细则。以完善校党代表大会制度为重点,不断探索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新途径,推进学校党内民主建设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落实党务公开、校务公开的各项制度,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教育,注重党员发展质量。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题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努力为学校的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加强青年教工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青年教工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总结、凝炼和宣传,充分发挥其在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诚信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创新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整合优化校园网络德育资源,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二、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加强专业建设。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专业建设标准,指导各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综合实力。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完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认真执行2013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贯彻实施“以生为本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施好卓越农艺师、卓越工程师等系列卓越计划,在校内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广泛开展合作式培养,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轮值主席契机,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彰显办学特色。

实施课程改革工程。确定 2014年为“课程建设年”,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外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大网络课程建设力度,着力建设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慕课等网络课程。进一步完善新进教师导师制和岗前培训制度,继续开展教学优秀奖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激励广大青年教师投身教学、研究教学。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在评估整改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检查督导工作力度,形成专家、同行、督导组、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层次教学评价制度,形成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制度,完善质量常态监控机制,按要求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依托“提升计划”、“振兴计划”、“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等重大项目,加快工程实训中心、大学生应用能力发展中心和动植物繁育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围绕专业发展需求规划实验室建设,加大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和资源整合的力度,搭建基本满足不同层次、门类齐全的实践教学平台;严格设备采购验收制度,切实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整合各类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建立校院两级学生能力发展平台,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训练与实践、职业资格认定、专业社团等各项活动,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提升招生就业质量。继续探索招生宣传新途径、新手段,确保生源质量。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协调做好特岗教师、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入伍预征、村官、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工作,重点关注和帮扶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千方百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自主创业教育,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争创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学校和全国高校就业五十强。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全面贯彻落实全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推进用人制度改革,科学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人才引进方案,构建层次明晰、衔接紧密的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和重点学科需求,加大柔性引进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博士化工程,突出青年后备力量和青年创新团队的建设。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注重团队整合和创新。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有计划、分批次地开展教师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建设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

健全人才队伍成长机制。认真做好新一轮全员岗位聘任工作,切实发挥收入分配制度和岗位聘任的激励导向作用。统筹各类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坚持专兼结合,选聘优秀毕业生留校,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积极开展教辅管理、后勤服务等岗位聘用人员的社会化调研。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锻炼,健全师德考评制度。

四、加快协同创新,努力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加强学科建设。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发展需求,进一步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重点扶持特色学科和应用型学科,构建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体现学校特色、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群。集中各方力量,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积极组织申报省级重点学科,谋划申报专业硕士点。

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加强实验室平台、创新团队建设,突出围绕地方需求催生科技成果产出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导向。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加大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基地建设,遴选1-3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搭建科研平台,促进校内外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机制和考核评估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和经费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科研项目结项率。重视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培育,组建跨学科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提前谋划高层次重大重点项目和奖项的申报。继续加大对徽州文化研究等特色科研的支持力度,开展非遗调查和徽文化调查,支持和服务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和地方文化建设。严把审核关,凝练办刊特色,提升学报质量。

五、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全面实施内部管理创新。坚持依法办学,研究制定《黄山学院章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委、行政、学术决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岗位分级聘用工作,科学合理设置机构,明确岗位职责。积极推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二级单位的自主权和积极性。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完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落实学风建设各项措施,强化学习过程管理,营造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事务中心功能,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资困助学体系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立项、预算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监管,切实保证经费使用安全高效。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经济合同,积极开展重点领域的教育和监督工作。科学谋划2015年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资金和各类支持资金。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和会议经费管理,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教育部实施办法,严格公务接待标准,实行综合费用和项目预算控制,严格控制一般性办公经费支出,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类出访活动。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专项治理,加大对重要领域、重点工作及教职工关注热点问题的监督监察力度,开展对教研科研经费、实习费等专项审计。实施“阳光审计”,完成学校基建项目、维修项目专项财务收支审计,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

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合理调配资源,推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验室的共享平台建设。广泛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继续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设备,推进以“校园一卡通”为核心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建设,完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服务经营协调运行机制,支持后勤工作改革发展;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通过加大宣传教育、推广节能产品应用、建设能源监管监控系统等措施做好节粮节水节电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六、深化开放办学,大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合作平台,继续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与韩国、美国友好合作高校、台湾实践大学、德国瓦岱勒国际酒店管理学院等境内外教育机构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做大做优交流生计划、海外实习、海外研修以及联合培养等项目,扩大师生国际视野。依托“政府奖学金生”项目,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留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扎实推进校地合作。建立全方位校地合作机制,进一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完善鼓励教师承担社会服务的政策措施,为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提供制度保障,强化应用特色和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地方;充分发挥徽州文化研究和艺术体育资源优势,文化服务地方;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七、关注民生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美丽校园

加强校园基本建设。扎实推进风雨操场、工程实训中心、大学生应用能力发展中心、动植物繁育中心等重点工程的建设,立项建设“教学实验中心大楼”;实施校园电力扩容升级工程,完善校园基本设施;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完成在建工程项目绿化,启动校园绿道建设,有计划改造和提升现有绿地的品质和环境品质,为师生员工创造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

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和卫生防疫、食品安全工作。完成“安保中心”建设工程,整合资源,搭建应急平台,继续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

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校园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关心并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师生员工根本利益,努力提升和谐校园建设水平。进一步改善师生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加快推进知园二期建设,加大投入在学生宿舍、食堂安装空调。关注师生健康,关爱老同志和困难群体,认真做好各类体检,努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切实加强工会、统一战线、共青团、离退休工作。扎实推进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共青团工作的育人体系和服务功能;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工作,坚持对老同志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八、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健全党风廉政工作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支持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

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以群众路线教育为抓手,深入贯彻“八项规定”,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把握制度建设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三重一大”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切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违反制度行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廉政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遵纪守法、敬廉崇洁、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促进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职工廉洁从业、学生廉洁修身。